诸葛亮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后又以一己之力独抗强魏,经天纬地之才举世无双。而曹操作为一代雄主,求贤若渴安车蒲轮,帐下又兵多将广,实力远在吴蜀之上。如果诸葛亮投奔曹魏,完全可以成就更大的事业,为何诸葛亮却无视曹操,选择为刘备鞠躬尽瘁呢?历史上对此有各种猜测,不过最大的一个原因,显然是诸葛亮在少年时期的一次遭遇,注定了他不可能对曹操俯首。 公元年,曹嵩投奔在兖州的儿子曹操,他携少子曹德和妻妾从泰山华县出发,不料行踪被徐州牧陶谦知晓,曹操派出的兵将接应不及,曹嵩一行被陶谦部将张闿杀死。曹操大怒,立即发兵攻打陶谦为父报仇。曹军很快攻下徐州,陶谦兵败退到郯城,坚壁清野死守,曹军久攻不克,于是转战取虑、雎陵、夏丘,一一占据,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徐州大屠杀。《后汉书》中描述过这次大屠杀:“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其惨状真是骇人听闻,毫无疑问曹操一生中最大的黑点也在于此。 大屠杀严重影响了一位徐州少年的人生之路,他就是日后名动天下的诸葛亮。年仅十三岁的诸葛亮刚刚丧父,为避免祸乱跟着叔父诸葛玄四处辗转,落脚南阳。诸葛亮是徐州大屠杀的直接受害者,亲眼目睹乡亲父老变成累累伏尸,故乡大地浸染猩红的鲜血,以及背井离乡的苦难生活,让这位少年认为曹操代表“恶”,早早埋下了仇恨曹操的种子。诸葛亮迁居到了南阳,南阳是张绣的地盘,又是曹操杀过来大战张绣,搞得南阳战火蔓延,不得安生,这让诸葛亮对曹操的恨意更深一层。正是这种挥之不去的仇恨,决定了诸葛亮不可能效力曹魏,充当曹操征服天下的股肱。 而有一件事,我们尤其要注意。陶谦得知曹操杀奔徐州,连忙向各路诸侯求救。只有刘备一人义薄云天,带着公孙瓒给的三千弱兵,毅然前往与曹操的虎狼之师为敌。结果显然易见,刘备军队没有撼动曹军,但这个义举深得民心,对诸葛亮也不可能不产生影响,认定刘备代表“善”。远恶趋善的诸葛亮,出山时要选择曹操还是刘备,不言自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nzhoushizx.com/yzsdl/143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