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在将袁术势力赶出兖州之后,曹操自然开始把注意力放到与兖州为邻的徐州了。而曹操进攻徐州的理由在《三国志》里的记载是有些矛盾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记载的第一条攻徐州的理由是“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这一条理由是非常堂皇的,陶谦竟然与阙宣一起谋反,所以曹操攻徐州乃是平叛。但是我们以常理去推度就会发现这条理由很不合逻辑。 首先,陶谦据有徐州,且勤于王事,据《三国志·魏志·陶谦传》载陶谦的经历,我们就会发现他是以讨伐叛乱起家的。最初讨伐韩遂,然后讨伐黄巾,在董卓之乱后“四方断绝"的时候,谦还“遣使间行致贡献。"可见他至少在名义上是效忠王室的。那么他怎么又会同阙宣一起谋反?其次,阙宣部众才数千人而已,陶谦纵再不晓兵事,也不会与这么弱小的反贼合纵。所以这条史料应该是有问题的。而《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献帝初平四年条下载“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陶谦击杀之”.可见陶谦非但没有与阙宣合纵,反而还平定了阙宣的叛乱。一则说陶谦乃反贼,一则又说陶谦竟是汉室的忠臣了。 两者截然相反。《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对此采取了折中的说法“下邳阙宣,自称天子,谦初与合纵,寇钞后,遂杀宣,并其众。”。这一条文献材料却还有合理的地方。当时天下大乱,经济破坏严重,甚至官军也需要寇掠来维持基本开支。所以当阙宣起义时,陶谦或者诱惑阙宣,去寇掠曹操的泰山华、费、任城诸郡,在阙宣得手后,谦遂杀宣,夺得阙宣抢掠而来的物资,获得了平叛的名声,又打击了自己的敌人,即站在袁绍那一边的曹操。 大概陈寿也觉得《武帝纪》里面对此事的记载不实,因此他在兴平元年曹操征陶谦回军兖州,这一条后面对此事作了补充:“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仇东伐。”。也就是说,陈寿认为因为陶谦与曹操有杀父之仇,所以曹操必须要讨伐陶谦,但是若仅因父仇之故,而使两州之民饱受战火,或者会遭来天下士人的非议,所以曹操才有称陶谦谋反之辞。而关于陶谦与曹操之间的个人恩怨,裴松之注引《世语》有详细的记载:“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 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劭时已死。”。裴松之注引韦曜《吴书》日:“太祖迎嵩,辎重百余两。陶谦遣都尉张闽将骑二百卫送,闽于泰山华、费问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于陶谦,故伐之.”。这里仍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但是我们详细考察一下就会发觉,其实这里没有什么大问题。陶谦与公孙瓒、袁术合纵以攻袁绍曹操,此刻陶谦曹操本属敌对双方,那么陶谦派人袭击曹嵩也在情理之中;或者,谦派将张闽袭曹嵩,而闽夺得嵩之巨额财物后不复归谦。而吴人乃魏之敌国,故事事归咎于魏,欲以陶谦之无辜衬托曹操的残忍。虽然曹操在攻徐州的过程中的确多有屠戮之举,但是在过去敌国之间,曹操的这些行为本来也无可厚非。 总之,曹操与陶谦之间的恩怨只是二袁矛盾与曹操谋霸事业中的一个极小的插曲。纵使陶谦与曹操没有个人恩怨,袁绍使曹操攻徐州,曹操也必定会奉命而往。而二袁之间的矛盾又是曹操谋霸事业的一个外部的借力。曹操借二袁之矛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才是他最终目的。所以即使无谦谋反之事,也没有谦杀父之事,甚至没有二袁的对立。曹操在控制兖州之后,必定会将自己的势力扩充到徐州。因为史载徐州此时是很富庶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nzhoushizx.com/yzsdl/146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