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2/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曹魏政权时期,曹操、曹丕先后领冀州牧,清河直接控制在曹魏手中。曹丕称帝后,曾改州牧为州刺史,设都督为州级军政长官,刺史多由都督兼任。剌史内亲民事,外领兵马,是由当时三国鼎立、战争不断的特殊历史局面决定的。

州下设郡、国。清河郡曾先后改郡为王国。郡置太守一人,秩二千石;郡丞一人(郡当边戎者,丞为长史)。王国设国相一人,秩与太守同;都尉一人,秩比二千石;国丞一人。郡或王国均置诸曹椽、史及五部督邮、正门亭长各一人。另设主记室史,主录记书,催期会,无令史诸阁曹机关。诸阁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若干人。

三国时期,国相是甘陵国(清河国)的实际权力掌握者。刘虞曾两任甘陵国相,此外这一时期先后任国相的还有姚贡、凉茂等。

任清河(甘陵)郡太守的有:阮武、任燠、华表、司马芝、倪清河、韩宣。

姚贡,曾任甘陵相。是时袁绍横征暴敛,贡备钱不足,遂死。

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少已好学,论议时就经常引经典作凭据。曹操后来辟他为司空掾,举高第,补侍御史。此时,泰山郡多盗贼出没,凉茂担任泰山太守后,一个月之间就有一千多家人带着小孩前来依附。后来凉茂又转任乐浪太守。当时据守辽东的公孙度擅自扣留凉茂,不让他上任,但凉茂始终不肯向公孙度屈服。公孙度有一次向将领和凉茂商议曹操北征时谁能抵御曹军,将领们皆说可以;但凉茂则说曹操定国安邦,而公孙度若反抗则是反抗东汉,必会遭到诛杀。将领们听后都大惊,公孙度亦赞同凉茂的话。凉茂后来又迁任魏郡太守,甘陵相,所治的州郡都有政绩。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凉茂被选为长史,后来迁任左军师。魏国建立后不久迁任尚书仆射,后来又转任中尉奉常。曹丕被立为魏国世子后,凉茂任太子太傅,受到尊敬,不久在任内逝世。

阮武,字文业,生卒年不详,阮籍族兄,三国魏清河太守。《三国志魏书杜恕传》裴松之注引《晋诸公赞》《阮氏谱》《杜氏新书》《兖州记》诸书说,阮武“拓落大才”“阔达博通”,为“渊雅之士”,官至清河太守。作品《正论》辑佚。

任燠,三国时期魏国官吏,任清河太守,政绩颇佳,有“良二千石”之誉。《三国志注魏书十六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记载:“自太祖迄于咸熙,魏郡太守陈国吴瓘、清河太守乐安任燠、京兆太守济北颜斐、弘农太守太原令狐邵、济南相鲁国孔乂,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华表(—)三国时魏官吏。字伟容,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年二十,拜散骑黄门郎。正始中为清河太守,嘉平中迁侍中,封博平侯。咸熙中为尚书,五等建,封观阳伯。入晋,拜太子少傅,转光禄勋,迁太常卿。咸宁元年()卒,谥曰康。

司马芝,字子华,生卒年不详,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曾以遵守礼仪著名。曹操平定荆州后被任命为营县长。他能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善于断案,历任大理正、甘陵郡太守、大司农、河南尹等。司马芝为人正直,不惧权势,连太皇太后卞氏的说情也不予通融,又能体贴下属,不谋私利,被称为魏国最杰出的清正官员。

倪清河,清河郡太守,故又称倪太守。曾与术士管辂打赌天是否下雨,至期丽降,辂赢,于是倪盛修主人之礼,共为欢乐。

韩宣,字景然,冀州勃海郡(河北沧州市南皮县东北),汉献帝建安中,为丞相府军谋掾。魏文帝黄初时,任尚书郎。后出为清河、东郡太守。明帝时,任尚书大鸿胪,数岁卒。《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韩宣字景然,勃海人也。为人短小。”韩宣被后世称为三国丑男之一。

(摘自《清河通史》一书)

原标题:《三国时期有哪些名人在清河做官?》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nzhoushizx.com/yzsdl/151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