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汶口文化陶器塑造淄博传统陶瓷GDP不缩水》 山东中部地区是大汉口文化的中心,其广泛分布于山东、苏北和豫东地区。各区域出土陶器反映的文化面貌不尽相同。其中,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陶瓷礼器艺术风格最为独特。 大汶口文化陶器是在北辛文化陶器上发展而来的,大汶口文化的物质遗存较为丰富,陶器种类较多。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王因遗址是早期的代表,位于山东兖州市西南10千米处,王因遗址前后经历一千余年由公元前四千五百年一直延续到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大汶口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很多制作精致的器物,但并不能够为日常生活而使用,应是一些礼器,如发现的一种泥质彩陶鼎,陶鼎口沿处施以彩绘,显然不能够作为炊具使用。 还有一种薄胎镂孔的高柄杯,造型精巧轻薄,在日常生活中是不适使用的,应为当时礼器的一种。 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都是手工捏制的,发现的陶器没有发现使用轮制技术的痕迹。其陶器的表面主要为素面,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遗址发现有少量的彩陶,到晚期发现的彩陶增多。其陶器以鼎、杯为主,也有豆、钵等。从出土的陶器看,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制陶水平相当高。 这一时期陶器有红陶、灰土陶、黑陶和白陶四个种质地,其早期的陶器为手工烧造,中期之后开始出现轮制技术。器类有鼎、尊、豆、壶、罐等,陶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礼器主要有陶尊,其形体硕大厚重,有的高达60厘米,这种陶尊只见于规模大、明器较多的墓葬中,陶尊上往往刻有神秘的符号,符号上还涂饰有红朱砂。 大汶口文化陶器在装饰上以镂刻和编织纹最为常见也最具特色,这一时期的陶器纹饰丰富多彩,其中尖压凹纹、粘贴堆叠纹、弦刻纹、划痕纹和指甲按压纹最为常见,在一些带有颜色的有色陶器和规整的镂孔陶器上面表现的最为突出。 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的装饰纹饰分为素陶装饰和彩陶装饰两种类别,大汶口文化的彩陶种类样式很多,绘画色彩绚丽,彩绘手法多样,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彩绘的颜色有赭石、朱红、土黄、白、黑等,纹样大多是二方连续的几何纹,有的成六角星纹饰,有的呈八角星样式或栅栏纹饰,具有很强的标志性。由于受到当地发达的竹木器工艺的影响,大汶口文化陶器中以仿竹条编织样式的连栅纹最富特色。 大汶口文化八角星纹彩陶豆,陶豆通高27.4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16.6厘米。陶豆为泥质红陶,深盘圆底,喇叭形圈足,口沿白彩上饰栉齿纹,豆盘外壁饰白色八角星纹,足有环形纹饰。制作精美。其中的八角星纹,为寓意深奥的标志性纹样。这可能是寓意着光芒四射的太阳纹或者是表现盛开的花朵,也可能是表现土地的四面八方。 声明:本文部分素材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nzhoushizx.com/yzsjj/150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