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4/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攻取扬州及事后的自辩

孙策率领军队离开袁术开始自己独立创业,并渡过长江取得初步胜利后,即开始攻取扬州各郡。扬州是西汉在全国设立的十三个刺史部,辖界和治所均多次变化,东汉时至少包括庐江郡、九江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在内。当时的扬州刺史是刘繇。刘繇是汉室宗亲,他早先被朝廷征用为侍御史,因战乱不能到任而避居淮浦(泛指淮河沿岸),年被朝廷诏书任命为扬州刺史。

刘繇到任时州府寿春已为袁术占据,他想把州府设在长江以南,丹阳官员吴景、孙贲就迎接他到曲阿(今江苏丹阳)。刘繇听到孙策领兵进攻庐江的消息,他认为吴景与孙贲本是袁术安置的人,怕被袁术、孙策所兼并,就将吴景两人赶到历阳(今安徽和县),同时派部将樊能、于糜驻军横江,张英驻军当利口以抵御。吴景孙贲和袁术部将惠衢攻打了一年多,没有突破横江的防守,孙策在年出兵后一举攻破横江、当利两处,樊能和张英兵败逃走。

刘繇在民众中有很好的威信,他又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应该是负有守土保境的责任,孙策对刘繇的这次用兵其实没有正当性可言。但这是一个没有程序、不讲正义的年代,汉朝廷存在的合理性尚且被质疑,袁术本来就是想要改朝换代的,孙策也一心要创立自家的基业,他挥师江东,攻取扬州,纯粹属于利益的争夺,而一切分歧都要靠战争和力量来裁决。

孙策过江后进军顺利,他们的军队因为遵守纪律得到了沿路百姓的欢迎。他的军队进攻刘繇设在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的营地,获得了存放其中的全部粮草与武器。据《三国志﹒孙策传》引注《江表传》所记,其时彭城国(今徐州市)相薛礼、下邳国相笮融都拥戴刘繇,薛礼驻守秣陵城(今江苏江宁南),笮融驻军秣陵南,孙策在此展开了一场艰苦的攻夺战。

孙策首先攻打笮融,逼其出兵交战,斩杀笮融五百多人,笮融闭门不敢出来。孙策遂过江攻打薛礼,薛礼率军逃跑,而自横江败退的樊能、于糜又聚合军队夺回了牛渚营地。孙策听说后,立即回军打败樊能等人,俘获男女万余人,又去攻打笮融。战斗中孙策被流箭射中大腿,没法骑马,就自己驾着车子回到牛渚营。他让投降的士兵去告诉笮融说:“孙郎已被箭射死了。”

笮融听了大喜,立即派人追赶孙策的部队。孙策派出几百人出营挑战,将大部队埋伏在后面,两军交战还未刀枪相接,挑战的几百人佯装败走,笮融的军队追进了埋伏圈,孙策大败敌军,斩杀千余人。随后他追到了笮融军前,让身边人大喊:“孙郎在此!”敌军非常惊恐,连夜逃跑。笮融知道孙策还在,就深沟高垒,严加防守,孙策看见笮融的屯军处地势险固,就率军离去,在海陵(约今江苏泰州)、湖孰(今江苏江宁东南)、江乘(今江苏南京东北)攻城掠地。

孙策取得连续胜利后立即进军刘繇驻军的曲阿,恰好老乡太史慈从家乡东莱(今山东掖县一带)来看望刘繇。有人建议任用太史慈为大将抵抗孙策,刘繇说:“我如果任用太史慈,许劭不会笑话我吗!”许劭是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其时从徐州刚来曲阿。刘繇不用太史慈为将,是因他不了解太史慈的能耐,或者是存有不宜让客人去卖命的理念,但他派遣太史慈去侦察孙策军队动静。太史慈只带一个骑兵外出,在神亭与孙策突然相遇,当时跟随孙策的有韩当、宋谦、黄盖等十三名骑士。太史慈向前出战,正与孙策相对,孙策一枪刺中太史慈的马,夺得太史慈脖子后面插的手戟,而太史慈也夺得孙策的头盔。不一会儿,两家的骑兵同时赶来,于是双方散开。

刘繇在曲阿没有过多抵抗就逃离而去,各州郡的太守们也都纷纷弃城逃跑。孙策进入曲阿,慰劳赏赐将士,他让部将陈宝去阜陵(今安徽全椒东南)迎来自己母亲和弟弟。同时发布命令,通告州内各县:“凡是刘繇、笮融等人的乡亲故友和部下,前来归降的,一概不咎既往;喜欢从军的,一家只出一人,免除全家赋役;不愿当兵的,也不勉强。”不过十天,应募者从四面涌来,得到二万余名兵士,一千余匹战马。孙策的声威震动江东。

从曲阿出逃的刘繇准备前往会稽,《三国志﹒刘繇传》引注《汉纪》记述,当时许劭告诉刘繇说:“会稽是富庶之地,孙策必然贪而夺取,而过于贫困的海岛又不能去。您最好去豫章,那里北连豫地,西接荆州。如果能收集吏民,就派人向朝廷贡献,可以与兖州曹操相联系。虽说有袁术隔在中间,但其人豺狼野心,不会长久。您接受的是朝廷王命,曹操和刘表必然会协助。”刘繇于是溯江而上,投奔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驻于彭泽(今江西湖口)。那料部属笮融提前到了这里,他杀了朝廷命官朱晧,自己做了太守。刘繇随即讨伐笮融,失败后他整合属县力量再次出击,笮融最终被赶进山中,为山民所杀。而刘繇在作战后不久也因病去世,终年42岁。

年冬,孙策攻取江夏(治所在今湖北鄂州)回军时路过豫章,他收殓刘繇尸骨,为其发丧,对他的家属做了很好的安置,受到时人的赞扬。据《三国志﹒太史慈传》引注《江表传》记述,孙策后来对人讲过他初征江东时与刘繇对抗时的一段是非纠葛,他说:“刘牧州过去责备我是给袁氏攻取庐江,这样的说法太作贱人了,理由也不充分,为什么呢?我父亲留下了几千人的队伍,都在袁术手中。我立志做出一番事业,不得不曲意顺从袁术,我向他索取原来的队伍,要了两次才得到千余人,还让我去攻打庐江,那时候的情势,逼得我不得不这样。后来他袁术不遵从为臣的节义,做出了僭越的邪恶事情,我劝诫他不听从。大丈夫以义相交,如有大节的变故,就不得不离弃。我与袁术交往以及后来绝交的缘由就是如此。现在刘繇离开人世了,我后悔没有来得及在他生前相互论辩把这个话讲清楚。”

事实上,刘繇是代表朝廷驻守扬州的,本人又无地方治理上的恶迹,任何忠诚朝廷的人都不能擅自向其发起军事行动。刘繇在受到孙策的进攻时一定是向外界宣称说,孙策是给叛臣袁术争夺地盘。孙策当时的行动表现的确使外人无法将他与袁术分割开来,用袁术来臭孙策,当然是遭受攻击者最好的舆论宣传方式。时隔多年,袁术已被时人所抛弃,孙策要为自己当初的军事攻击行为正名,他始终无法说明自己进攻刘繇的正当性,却在自己与袁术的关系变化上做文章,他向人们解释了当初讨好袁术的不得已和抛弃袁术的合理性,但即便这些理由成立,也只表明不能用袁术的恶名来败坏自己的名誉,仍然不是他进攻朝廷命官的理由。

当然,刘繇守土软弱,即便孙策不来侵夺,也会有其他军阀使用武力将刘繇取而代之,这是一个崇奉暴力的时代,势必如此。但孙策事后的行动和解释,却反映了他对刘繇的一种负疚感,他想把自己的内心独白说给刘繇,也多少反映了他对这位离世长者的内心敬重与难以舍弃的怀念之情。应该说,孙策对扬州的攻取表现了他勇猛威武、善于指挥、行动果断等高超军事才能,这一军事行动是他为创建孙家基业而对汉室江山的侵吞,只不过他不是一个最坏的侵吞者。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nzhoushizx.com/yzsly/143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