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兵家讨论的热点,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经典实例,普通百姓都能说上几句。有人喜欢曹操,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尽显霸气和野蛮;有人喜欢孔明,一句三顾茅庐隆中对,天下大计始开来,尽显智慧和谋略;有人喜欢仲达,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尽显隐忍和胆识。 说到三国,这八位人物必然为人所知。没有他们何为三国?何为乱世? 董卓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割据势力猖獗,董卓外戚专权,一手把持朝政,百姓流离失所,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幼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飞扬跋扈的董卓,惹怒众人,放纵手下士兵,实行所谓的收牢运动,到处杀人放火,奸淫妇女,劫掠物资,把整个洛阳城闹的鸡犬不宁,怨声载道。各方势力共同讨伐之,这是割据势力第一次联盟,乱世开始。 董卓被王允和吕布斩杀,朝廷一时进入稳定局面,但是王允没有善待凉州兵,数万凉州兵人人自危,不久便发起暴动,王允被杀,李傕、郭汜等人把持朝政,控制者洛阳都城。 袁绍 袁绍字本初,司空袁逢治赵,汉末著名军阀,出身名门望族,自己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年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不久,联合军军心不稳而瓦解。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建安四年击败幽州的军阀公孙瓒,袁绍势力达到顶点,掌握北方大片区域。 袁绍是一位将才,却不是一位帅才,为人优柔寡断,身边谋士众多,有田丰、许攸等人辅助,有颜良、文丑等大将,手握几十万大军,占据四州之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取之不尽。此时的袁绍开始膨胀了,看到软弱的朝廷,心中窃喜。 曹操 曹操字孟德,孝廉入仕,虽出豪门,但系宦官之后,在世人眼中仍为寒族。曹操一直是个小官,直到董卓进京,看不惯董卓的蛮横,也看透了汉臣的懦弱,独自一人刺杀董卓未果,最后潜逃。曹操到陈留后,散尽家财,招兵买马,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联盟瓦解,曹操带领残部攻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组建青州军。 初平四年,曹操征战徐州,后进军濮阳,失兖州。兴平二年,战吕布,破定陶、庸丘等,平定兖州。建安二年,曹操讨伐张绣,三年吕布大败,收降张辽等部将。官渡之战大败袁绍,袁绍从此一蹶不起,不久病逝,因为立储问题,袁绍几位儿子反目成仇,最后被曹操一一击破。建安十二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区域,成为真正的霸主。 刘备 刘备字玄德,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刘备一生颠簸流离,是一位艰苦的创业者,他没有董卓的野蛮残暴和民族号召的地位,他没有袁绍显赫的身世背景和有利条件,他没有曹操天然的机会和雄心壮志的豪情,全部靠自己,以卖席为生,桃园三结义筹建兵马,多次战败,多次投靠别人,最后三顾茅庐求得卧龙出山。 刘备利用孔明的资源和人脉,借得荆州之地,入川,攻下益州,得到汉中,自立汉中王。没有刘备的存在,三国自然不会存在,虽然蜀汉政权偏安一隅,是一位较弱的国家,但是依然决定着割据的变化和方向。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文学家。有人说,没有诸葛亮的出山,也没有刘备的以后,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也没有世人敬仰的诸葛孔明。此二人相辅相成,三顾茅庐隆中对,天下大计始开来。 诸葛亮主要成就是提出战略路线,三分天下,联吴抗曹;治理国家,律法严明,事必躬亲;发展农业,屯田募兵;六次北伐,虽未取胜,但是诸葛亮兴复汉室,报效国家的决心让人钦佩。诸葛亮本人的出现,决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孙策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绰号小霸王。东吴的建立,全部来自于这位少年,当年孙策利用开国玉玺从袁术处换取三千老弱残兵,带领着父亲留下的老将进入江东。 孙策渡江创业、击走刘繇、活捉王朗、决裂袁术、袭取庐江、大败黄祖、轻取豫章、江东鼎盛。孙策虽是二十几岁的少年,智勇双全,知人善用,结识周瑜、张昭等能人,短短几年,占据江东大片区域。孙策一心向北扩充,但是不幸被人暗杀,不治身亡。如果孙策没有死,他的勇猛和谋略必然改写历史,刘备来不及创立蜀汉,曹操难以统治北方,三国谁是霸主,只能让世人猜想了。孙权只是继承了孙策的政权,虽有谋而无大志,保家安民尚可,开疆扩土实属无奈。 周瑜 周瑜字公瑾,与孙策从小相识,素来交好。周瑜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是孙策死后重要的托孤大臣,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断问张昭。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举进军,周瑜率领江东孙氏集团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很多人被电视剧误解,认为赤壁之战是诸葛亮的功劳,其实不然,当时刘备手下不过万人,而且诸葛亮也没有去江东游说,火红和苦肉计皆是周瑜的计谋,刘备也没有派兵直接参与,只是在曹操兵败后截击曹操残部,刘备趁此获得大批资源。 司马懿 司马懿是一位隐忍老贼,曹操最会识人,他看到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心有大志,绝不会久居人下。曹操再去世时,嘱咐曹氏后代,一定不可重用司马懿,时刻防备。其实司马懿刚开始并没有谋逆之心,任何一个野心都是慢慢积累的,也是被逼无奈。司马懿是曹丕最看重的谋臣,是曹睿的知己,多次诸葛亮的北伐,没有司马懿的存在,曹氏政权岂能安睡。 曹睿去世时,司马懿被作为托孤大臣来辅佐幼主曹芳,曹芳认他为相父。大将军曹爽顾及个人利益,多次排挤司马懿,司马懿虽高居太傅要职,但是没有绝对的实权,最后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势力,从此司马家正式控制政权。司马懿本人看边三国兴衰,是一个实打实的政治家和谋略家,可以说他控制着三国,又在特殊时期选择了三国,占据政权,最后给后代留下了坚实的基础,孙子司马炎创立晋朝,结束三国乱世。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nzhoushizx.com/yzsrk/148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