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曹操的谋士董昭提议给曹操进爵国公,以彰显他的功勋卓著。 董昭跑去找荀彧,和他商量这件事,没想到却被荀彧坚决否决。 曹操听说荀彧的态度之后,非常不高兴,但是又不好直接表达出来,只是从此疏远了荀彧。 过了没多长时间,荀彧就死在寿春。 关于荀彧的死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他忧虑而死,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给荀彧送了一个食盒,他打开之后发现是空的,于是服毒自杀而死。 无论哪种说法,荀彧的死都和曹操的态度有脱不开的关系。 荀彧本是曹操众多谋士中最重要的一位,在胜败存亡的关键时刻为曹操出了很多制敌致胜的主意,他的谋略与智慧显然非同一般,可是他为什么偏偏不同意曹操进爵封王,因此而惹恼曹操呢? 荀彧的影视形象1、少年奇才 荀彧是颍川颍阴人,他还是个少年的时候,南阳的何颙就看出了他的不同寻常,夸奖他是“王佐之才”,将来一定能够辅佐帝王,成就一番大业。 何颙一向以善于识人闻名,就是他曾经评价曹操:“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不过,无论一个人是大才还是小才,他走向成功之路总有一个过程,荀彧同样如此,在他成为“王佐之才”前,他同样需要循规蹈矩,按照当时的程序稳步发展。 27岁的时候,荀彧被举为孝廉,担任守宫令,这是个掌管御用文具以及尚书台财物的官职,平时活动范围基本就是京城和皇宫。 不久,董卓进京,废少帝,立献帝,从此京城大乱,于是荀彧弃官还乡,回到颍川居住。 荀彧果然具有非同一般的战略眼光,回到家乡之后,他根据当时形势做出判断:颍川地势平稳开阔,如果发生战乱,一定会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他对同乡人建议,最好赶紧举家搬迁,尽早离开这里。 虽然有荀彧的好言相劝,但是毕竟故土难离,颍川的很多人都不愿意离开家乡。恰好这时候冀州牧韩馥派人前来迎接荀彧,荀彧只能带着自己的宗族离开颍川,搬迁到了冀州。 后来董卓派遣李傕出关东之时,李傕所率大军果然经过颍川,他们一路多有掳掠,荀彧那些留在颍川的同乡人大多数都遭受了杀戮,离开的人则幸运地得以保全。 董卓的影视形象2、曹操的“子房” 荀彧来到冀州后,冀州已经被袁绍占领。听说荀彧到来的消息后,袁绍非常高兴,他热情地接待了荀氏家族,准备给荀彧和荀彧的弟弟荀谌合适的官职。 虽然袁绍待荀彧为上宾,但是荀彧认为,以袁绍的才能和胸襟终究难以成就大事,所以荀彧没在袁绍处久留,年,荀彧离开袁绍,前去投奔曹操。 此时的曹操和袁绍从表面看来实力悬殊:袁绍四世三公,现在又是讨伐董卓盟军的盟主;曹操在盟军之中担任奋武将军,兵微将寡,实力根本没法和袁绍相比。 可是荀彧却能够在这实力悬殊中看出曹操的不寻常,于是他离开袁绍,前去投奔曹操。 曹操正是用人之际,他见到荀彧前来投奔自己,十分欢喜,说道:“吾之子房也!” “子房”就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的字,可见曹操对荀彧的赏识与看重。 荀彧很快就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值得曹操的赏识与看重。 3、准确的判断 曹操和袁绍等人结盟共同反对董卓,董卓势力雄厚,威震天下,曹操虽然发起“讨卓”行动,但是对此事的胜败终究还是没有把握。 曹操的影视形象荀彧来了以后,曹操就问荀彧讨伐董卓这事结局将会怎样。 荀彧回答道:“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 董卓性情残暴超出常理,他一定会以祸乱结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董卓的下场果然正像荀彧所预料的那样:因为残暴无度,董卓激起以王允为首的大臣们的反对,王允策反董卓的义子吕布,最后在上朝路上将董卓刺杀。 董卓倒台,天下却并没有安定下来,反倒陷入群雄混战的乱局之中。 公元年,曹操率军前去征讨徐州牧陶谦,让荀彧留守鄄城。 曹操走后不久,原来投奔他的张邈和陈宫就密谋反叛,准备暗中接应吕布进城。 吕布来了之后,张邈派人告诉荀彧:“吕将军来帮助我们攻打陶谦,现在他需要军粮给养,请为他们准备这些物资。” 对张邈给出的这个信息,曹操阵营的人都很疑惑,不知道是真是假,只有荀彧知道这一定是张邈等人的诡计,于是他马上命令军队加强防备,同时派人去向东郡太守夏侯惇求援。 张邈等人的反叛很快得到兖州各城的响应,很多人投靠了吕布。 此时,曹操率领大部分军队前去征讨陶谦,城中留守的兵力很少,如果没有外援,兖州城势必会被吕布攻陷。好在夏侯惇的援兵及时赶到,诛杀了数十个反叛者,城中人心才算安定下来。 荀彧又和程昱定下计策,从而使东阿、卒全等城池得以保全,一直坚持到曹操率领大军回来击退了吕布。 影视形象荀彧凭借智谋和勇气首立战功,奠定了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4、迎汉献帝 董卓拥立汉献帝之后,年少的汉献帝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动荡不安之中,始终难以安稳下来。 公元年,汉献帝从长安返回洛阳。早在董卓鼓动汉献帝迁都长安之时,洛阳的宫殿就被董卓一把火烧毁,此时汉献帝归来,宫殿还没有重建,处处断壁残垣,遍地野草丛生,君臣妃嫔等人只能露宿荒野,依靠找到的野生谷物度日,生存处境十分艰难。 此时曹操驻军许县,兵强马壮,粮食丰盈,在是否迎接汉献帝来许县的问题上,曹操的谋士们争论不休。 大多数人不赞成迎接汉献帝,因为有汉献帝在此,无异于为乱军和敌人树立了一个箭靶,给了别人一个攻打许县的借口。 和大多数人的意见不同,荀彧建议曹操迎接汉献帝,认为这是顺从民望、招致英俊豪杰的义举,他劝曹操尽快去迎接汉献帝,以免再生后患。 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他马上出发赶往洛阳,毕恭毕敬地将汉献帝接到许县居住。 汉献帝的影视形象荀彧在建议曹操迎接汉献帝之时,他或许是出于“义”的考虑,但是他没想到,正是这个义举,为曹操带来了非常实际的利益。 从此之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每次战争他都师出有名,占据了政治、舆论等方面的诸多优势。 5、关系日见亲密 在之后十余年时间里,但凡军国大事,曹操都放心地交给荀彧调度筹划,荀彧谋虑周详,办事忠实可靠,为曹操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 公元年,曹操上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虽然荀彧一再推让,但最终他还是接受了这个封爵,食邑逐渐增加到两千户。 曹操还把自己的女儿,后来被称为安阳公主的那位,嫁给荀彧的儿子荀恽为妻,两人成为儿女亲家。 看起来荀彧在为曹操出谋划策的道路上走得十分平顺,不仅自己升官封侯,还为儿子赢得了大好前程。 可是,荀彧和曹操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正是这不同导致两个人最终分道扬镳,荀彧抑郁而逝。 6、君本忠诚 公元年,董昭提出,按照曹操建立的功勋,应该向汉献帝上表为他进爵国公。在上表之前,董昭特地找到荀彧商量这件事。 荀彧的影视形象或许,在董昭看来,以荀彧以往办事忠诚可靠的程度,他肯定会十分赞成此事,同意一起上表为曹操请封。 可是,荀彧的态度却出乎董昭的意料之外。荀彧认为,曹操当初之所以兴起义兵,完全是想秉持臣子的忠贞之诚,他重视的应该是德行,而不是进爵国公这样的虚名。 在荀彧的想象中,原来曹操是这样完美的理想主义者,这样的人是不会考虑功名利禄这样的世俗之物的。 可是,偏偏曹操很看重这些世俗之物,或许董昭来找荀彧商量此事,原本就是曹操的授意。 曹操没想到荀彧把自己想得这样好,荀彧也没想到原来曹操那样坏,两个人互相欣赏、彼此扶持了将近二十余年,原来两个人都看走了眼! 知道荀彧对自己进爵国公持反对态度之后,曹操逐渐疏远了荀彧,经常把他远远调开,不让他再跟随在自己身边。 后记 公元年,曹操再次远征,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就忧虑而死。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曹操派人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盒之后,却发现里面空无一物。以荀彧辅佐曹操多年的经验,他想必是理解了曹操的真实意图,于是被迫服毒身亡。 公元年,曹操进封魏公,加九锡、建魏国。魏国拥有冀州十郡,还设置了丞相、太尉、大将军等文武百官,建制有如朝廷。 公元年,曹操病逝,曹丕即王位。当年十月,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即位为帝,是为魏文帝。 这显然不是荀彧当初为曹操出谋划策时想看到的场景。或许在荀彧心中,他全心辅佐和想要忠诚对待的,始终是东汉,而不是曹操。 参考资料:《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编著的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书中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各国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此书取材精审,文辞简约,当时就受到很多人的称赞。 三国志(精注全译)(精装共4册)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8购买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nzhoushizx.com/yzsrk/153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