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4/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www.kstejiao.com/

引言:五千年中华史,产生了一大批人才,先秦时期,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等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著书立说,交相辉映,点燃了中华民族思想的光芒。而三国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文臣武将,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但是笔者推崇的,是曹操最有倚重的首席谋士——荀彧。战略方面,荀彧为曹操制定了统一北方的军事路线和行动方针,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关于曹魏未来的决断;在战术上,直面吕布叛乱而全兖州,奇谋扼袁绍于官渡,出其不意不意奇袭荆州。同时,荀彧在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大量的人才,被曹操成为“吾之子房”。下面让我们走进荀彧的世界,感受三国谋士的厚重与才智。

一、少怀大志,有王佐之才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他跟很多士大夫一样,出身是非常好的,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荀彧的祖父叫荀淑,他知识渊博,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担任过朗陵县的县令,号称“神君”,有很多三国名士都是他的学生,比如王畅、李膺。荀淑的八个儿子也是个个了得,比如荀爽,自幼聪明好学,年纪轻轻就通晓四书五经,性格刚烈,想那董卓征乱政后,想请荀爽当官,谁知荀爽看不起董卓,拒绝到任,后来没有办法了,硬是被逼着走马上任,被封为平原相,后来又被封为司空。比如荀靖,德才兼备,隐居终身。再比如荀绲,即荀彧的父亲,担任过济南相。荀彧出身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其人格必定是高尚的,其人品也必定是光明磊落的。

荀彧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极高的天分,当时一个叫何颙的人,就说他堪当大任,将来必定有出息。事实也证明了这点。永汉元年(公元年),荀彧被举为孝廉,被封为守官令。荀彧有远见,会看人董卓霍乱朝纲后,急需要人才,他看重了荀彧,封他为亢父令。但是荀彧并没有将这个官放在眼里,他知道颍川这个地方战乱纷纷,不宜久留,于是扬长而去,来到了冀州。时任冀州牧的袁绍,也很赏识荀彧,视他为上宾,好吃好喝招待他。但是荀彧知道袁绍是平庸之人,于是离开了冀州,投靠了曹操。要知道,当时曹操不过是个小小的奋威将军,无论是地位也好,权势也罢,都不能跟袁绍相提并论。但是荀彧有远见,他知道曹操才是当今的英雄,只要跟着他,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二、投靠曹操,才勇全兖州

曹操看到荀彧前来,高兴不已,连忙说道:“吾之子房也。”“子房”是张良的字,而张良是刘邦手下很有名的谋臣。由此可见,曹操有多么欣赏荀彧了。后来董卓威震朝野,天下无人不诚惶诚恐,曹操对此也感到十分焦虑,问荀彧应该怎么办。荀彧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兴平元年(公元年),曹操讨伐陶谦,留荀彧在兖州坐镇,没有留下多少军队。张邈和陈宫得知后,就打算暗地里配合吕布,想让曹操的后方不得安宁。张邈迷惑荀彧,他派人告诉荀彧,说吕布将会帮助曹操平定徐州,希望他能给吕布军队提供一些粮食。荀彧当然猜出了张邈打的什么歪主意,于是赶快召来了夏侯惇,让他做好万全之策。

很快,豫州刺史郭贡带着数万将领,兵临城下,并表示要见荀彧。荀彧打算前往,但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大家怕他有去无回。夏侯惇直言:“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荀彧的回答让人敬佩,他说:“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郭贡看到荀彧神态自若后,就退兵了。最终,荀彧保住了三座城池,等到了曹操的归来。

三、奇谋败袁绍,助曹平北方

袁绍大家都知道,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枭雄,实力是很雄厚的。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后,袁绍一直就对他怀恨在心,他实在受不了曹操对他指手画脚,让他做这个,做那个。袁绍早就想讨伐曹操,跟他一决雌雄了。在官渡之战前,曹操手下有很多大臣,都很怕袁绍,说他不可抵挡,还不如投降的好。荀彧很早就没把袁绍看在眼里,认为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一次谈话和曹操中,荀彧仔细地分析了形势,他指出了曹操必胜、袁绍必败的四个原因。

第一,度胜。“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袁绍表面上看起来宽容,实则喜欢猜疑。而曹操用人不疑、用人不疑,唯才是举。

第二,谋胜。“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袁绍做事犹犹豫豫,瞻前顾后,往往错失战机。而曹操做事果然坚决,随机应变。

第三,武胜。“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袁绍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哪怕他的人再多,也不会用。而曹操赏罚严明,一视同仁,就算人少,一旦上了战场,都会冲锋陷阵,以一当十。

第四,德胜。“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袁绍,凭着自己高贵的身份,沽名钓誉,因此有很多人依附他,其是那些人并不是真的想追随他。而曹操待人以城,从来不虚情假意,行为虽然节俭,但是对有功之人,该封就封,该赏就赏,从不吝惜。

荀彧在分析完这些人,语气肯定地说道:“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曹操听到后,甚是愉悦,当即表示要跟袁绍战斗到底,绝不缴械投降。后来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虽然兵力占优,但是曹操军胜在战心,而袁绍内部混乱,许攸投奔曹操后告诉了曹操粮草的位置。曹操亲率精兵奔袭乌巢,烧光粮草,袁绍军队看到粮草被烧,顿时失去了战斗的意志,最后曹操获胜,袁绍勉强逃回河北,北方便处在了曹操的势力范围。

荀彧一生为曹操奔波操劳,在曹操的各项军事行动以及政治举措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荀彧死后,曹操伤心不已,感慨自己失去了左膀右臂。荀彧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君子的一生,忠君之事而不随波逐流。后世对荀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列为曹操平定北方的首要谋士以及功臣,可见后世对荀彧的推崇。

参考文献:

《三国志·荀彧传》

[作者创作不易,朋友们方便的话,可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nzhoushizx.com/yzsxw/153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