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 吕布在丁原帐下是取得了充分信任的,所以丁原对他“大见亲待”(《三国志》语,《后汉书》作“甚见亲待”)。 这里有个被《三国演义》迅速传播的故事,就是吕布和丁原的义父子关系是不存在的。 只是丁原非常信任吕布而已。 丁原是泰山郡南城县人,《三国志》注引《英雄记》说他:本出自寒家,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 为南县吏,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辄在其前。 裁知书,少有吏用。 也就是说丁原的起家是南县吏,他在县吏位置上表现出色,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勇武和担当。 按照他的寒家出身本来不会有过多机会,但是汉末动荡的政局给了勇武的丁原大展身手的机会。 中平五年(年)三月,并州刺史张懿在抵御胡人的进攻时,战败被杀。 丁原于是继任为并州刺史。 此后,他官拜骑都尉,屯兵在河内郡。 就是这个时候,他任命吕布为自己的主簿,而且非常信任他。 在征召吕布的同时又征兆了张扬、张辽等人。 丁原是怎么从县吏一跃成为并州刺史的?史料在此是缺失的。 不过我们可以从董卓的履历上做生动的参考。 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 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 ”为功者虽己,共有者乃士。 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 稍迁西域戊己校尉,坐事免。 后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后汉书·董卓列传》就是先通过“羽林郎”从军,后借助汉庭剿灭黄巾军的机会,一步步提升,后有机会凭借出色的经历升为并州刺史。 从这个经历可以看出:首先,丁原从兖州到并州为官,虽然勇武强悍,但也不得不招纳并州当地势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吕布、张扬、张辽等人。 其次,丁原任命吕布为自己的主簿,非常信任他。 同时,吕布是五原人,张杨是云中人,张辽是雁门人,五原、云中、雁门三郡都属于并州。 这也说明吕布等人在丁原到来之前就在当地有威名,是丁原不得不倚重的重要力量。 最后,丁原官拜骑都尉,屯兵在河内郡,还把并州的从事张辽、武猛从事张杨都派到京城洛阳任职。 一方面河内就在京师周边,随时可以拱卫京师,丁原就是何进和袁绍用来威胁何太后震慑宦官的一枚重要棋子(当然也包括董卓)。 另一方面,屯兵河内而不是并州的上党等地,可能说明丁原对并州的控制还没有那么强。 张杨字稚叔,云中人也。 以武勇给并州,为武猛从事。 灵帝末,天下乱,帝以所宠小黄门蹇硕为西园上军校尉,军京都,欲以御四方,征天下豪杰以为偏裨。 太祖及袁绍等皆为校尉,属之。 并州刺史丁原遣杨将兵诣硕,为假司马。 《三国志·张杨传》中平六年(年),汉灵帝驾崩,丁原带兵到洛阳,与何进谋划诛杀宦官,并被任命为执金吾(督巡三辅治安的长官)。 当时为了威胁何太后震慑宦官,何进在袁绍的谋划下,召前将军董卓屯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鮧,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 但是,这些人还没有进京,何进就已经被宦官诓去杀死了。 所以京师一团糟。 这时董卓、丁原等人来到洛阳,欲把持朝政,但是董卓的兵并不多。 初,卓之入也,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 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卓兵士大盛。 乃讽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而自代之。 《后汉书·董卓列传》董卓耍了个机灵,然后趁机吞并何进、何苗的部曲,但是他还是不得不认清楚,还有一个强大的阻碍者:丁原。 董卓知道吕布受到丁原的信任,于是便利诱吕布将丁原杀害,吞并了丁原的并州兵马,至此他在京师掌握了强大的武装,基本无人撼动。 董卓是怎么利诱吕布杀害丁原的,没有具体记载,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侧面记载中得以窥探的。 董卓诱布杀原而并其兵。 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 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 《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 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 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三国志·吕布(张邈)臧洪传》首先,董卓从官职上给吕布许诺,先是骑都尉,后是中郎将,然后封都亭侯,奋威将军等等,以高管笼络吕布。 这一套对边关的将士其实挺管用的。 他们一生的功名,到封侯就封顶了。 现在以这个许诺,有谁能不动心?从感情上,吕布明显是缺一个好爹,但董卓不是(这是后话)。 但是董卓从情感上发起攻击,发誓要和吕布成为亲父子。 对于少爹的吕布不得不是一个诱惑。 你想,你爹以后是相国、太师,执权力之柄,你大抵也混的不会很差。 更重要得是,从实力上,董卓应该是允诺吕布继续统领并州兵团,并让并州军团保持相对独立,直接让吕布指挥。 这个诱惑是最大得。 除掉丁原,你就是丁原,一州兵马在你手,那对于武将,肯定是诱惑最大的。 所以,这也埋下了隐患。 简而言之就是凉州兵团和并州兵团的矛盾。 方诗铭先生说,董卓利用吕布,诱使背叛并杀死丁原,从而兼并了并州军。 尽管董卓极力拉拢吕布,“誓为父子”,但并、凉两支军事力量之间,仍存在矛盾,甚至处于敌对状态。 《后汉书·董卓传》说:“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 (董)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 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 坚追击之,轸、布败走。 ”李贤注引《九州春秋》说:"(董)卓以东郡太守胡轸为大督,吕布为骑督。 轸性急,豫宣言:‘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 ’(吕)布等恶之、宣言相警云‘贼至’,军众大乱奔走。 ”胡轸,字文才(《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注引(英雄记》),属于所谓’‘凉州大人”(《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注引《九州春秋》),在凉州军中具有崇高地位。 在这次战争中,胡轸为“大督”,位置在担任“骑督”的吕布之上,是全军统帅。 由午胡轸和吕布的“不相能”,尤其是胡轸对并州军的敌视,“要当斩一青绶”,所谓“青绶”指吕布。 《后汉书·吕布传》说:"(董)卓以(吕)布为骑都尉。 ”《续汉书·百官志》说骑都尉是比二千石的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秩比二干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因此,胡轸所说的“青绶”当然即是吕布。 这更引起吕布等人的仇恨,从而导致全军不战自溃。 这是并、凉军事力量相互矛盾和敌视的典型事例。 [1]还有就是董卓的性格和吕布的不检点直接加速了这种矛盾,让王允等人看到了机会。 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韂。 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 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 布由是阴怨于卓。 卓又使布守中合,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 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 《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 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 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 由是阴怨卓。 卓常使布守中閤,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三国志·吕布(张邈)臧洪传》董卓虽然发誓和吕布结为父子,但是从边陲蛮将一跃成为最高掌权者,他的猜忌心自然很大,特别对于吕布这种刚刚投降的人来说。 加上董卓性格有些喜怒无常,不太高兴的时候,直接拔出小戟向吕布掷去。 这谁受得了?何况吕布还是一个投降不久的人。 董卓安排吕布把守正中的合门,而吕布私下与董卓的亲幸侍女私通,注意这里的侍女可不是貂蝉。 他非常怕事情败露,那个时候董卓就不单单对他掷小戟、发脾气了。 董卓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个时候吕布心里非常慌,他想到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是找王允。 参考文献[1]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nzhoushizx.com/yzsdl/14310.html |